close

本益比的迷思


本益比可以算是在「號稱」基本面投資者中,最朗朗上口的評估數字,
以它原本的定義與計算公式來說:似乎也是一個很公平很簡單,
判斷某公司股價是太高,還是太低的準則。
本益比=目前股價/每股獲利,在同樣的本益比下,
每股獲利越高的個股應可以享有比較高的股價,
而當股價向上飆高,獲利卻沒有增加下,
用這個神奇的公式就「理論上」可以找到被高估的股價,
適時的不追高,順利出場!

不過這個看似沒問題的模式:
找到本益比高的個股賣出,尋覓本益比低的個股買進;
卻有著幾個無法改進的缺點在:
首先,什麼才是本益比高或低的分界線?
多頭行情時,20倍、30倍的本益比司空見慣,空頭來臨時,
10倍本益比已經是對公司算有信心的評價了;
另外,放在算式分母的每股獲利,
最準確的應該是要用「未來的每股獲利」去評估才對,
今年賺8元的公司,很有可能明年只賺2元,
那現在50元的股價,到底是太高?還是太低呢?

依據一個完整多頭到空頭的循環,家源在這裡給大家對本益比的另類想法:

1.      漲勢初期:

大盤由底部正要開始起漲,看本益比投資的朋友完全不敢出手,
因為這時候的多數個股公布出來的獲利數字都十分不佳,
本益比高到不行,甚至有不少公司的本益比算出來是負的(因營運虧損)
在大盤底部,本益比完全失真,關鍵是,誰能夠渡過景氣寒冬,
誰就可以享有第一波的上攻機會。

2.      漲勢中期:

大盤進入主升段,這時候全面歌舞昇平、雞犬升天的狀況下,
如果還在用本益比來看個股,
包準你會在許多個股一開始起飆時你就會把它賣掉

景氣持續走佳,公司獲利月月創新高,本益比也跟著上昇,
股價更可以受到加成的效果,這段時間,
最強的個股就是,本益比高到不可思議的個股。

3.      漲勢最後:

大盤進入末升段,最多數的散戶會在這時候才進來市場裡,
找尋股價已經被推高數倍,
但是獲利和大環境的氣氛讓你覺得這支股票的前途還無可限量,
此時,有一些自認要居高思危的投資朋友,
會去找到一些原本強勢股,在拉回時信心滿滿的進場,
因為20倍本益比在當時的市場似乎很合理,
再加上已經看過它的高價,打個九折八折,好像不吃虧

可惜,若這裡是末升段,許多個股的高價,將只留在記憶了。

4.      跌勢初期

空頭開始,大盤最基本的配備就是季線失守,
此時也是最容易吸引到本益比信徒進場被套牢的地方,
公司推出的每月獲利仍是十分亮眼,甚至頻頻創下歷史新高,
股價不動的情況下,本益比自然越算越低,
越來越讓投資朋友覺得划算,急急進場

但股價總是守於高點整理振盪,
創新高的家數越來越少,偷偷摸摸的完成盤頭的動作。

5.      跌勢中期

主跌段的起動,都是在大家沒有注意到的狀況下,
一個類股接著一個類股發生,獲利還在提高,
再加上股價直直落,本益比以高速降低,
配合著「破xx點就是低點」的消息面和不服氣向下加碼攤平的散戶進場,
這裡最常聽到的句子是:
本益比這麼低,獲利這麼好的公司,到這種價錢很便宜啦!風險很低啦!
可惜他們從來沒有注意到,已經從高點打七折六折的股價,
離起漲區,卻可能還有再打五折甚至更多的空間。

6.      跌勢末期

終於,企業的財務預警開始出來,
原本還信心滿滿的投資人已經完全不知所措,
以為10倍本益比已經夠低,卻在財報不佳的狀況下,
修正到8倍、5倍,還沒有止跌的狀況,
配合快速惡化的獲利數字,本益比下修的壓力不減
這裡會有最多的散戶離開市場,
被迫或是心一橫的殺出由空頭初期就應該要停損的部位,
然後跟自己發誓:絕對不再踏入股市一步,和朋友的話題也少了投資這件事,
這時本益比已經變成一個沒人願意注意的數字,
但配合公司以往的表現和在產業裡的地位,
反而這個時候的低本益比和低股價,
會是這個數字真正與買進訊號同步的時候,
可惜,多半朋友早已經灰心離開,失去了,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。

你可以參考很多指標,但,一定要看清楚指標的意義和盲點!
而且永遠要記得,
沒有一支股票會因為之前的歷史而大漲,股價反應的是3-6個之後的公司狀況
惟有這條規則,我還沒有看過它錯過!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peterleejy/article?mid=1849&prev=1850&next=1847&l=a&fid=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bomb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